首页|新闻|厦门|台湾|广电|闽南语剧|纪实|图片|专题 |
联播 |
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,社会文明程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。去年底,随着“爱心厦门”建设动员大会的召开,再次激发起厦门这座大爱之城的精神力量。今年,“爱心厦门”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,“爱心厦门”建设也成为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关注的高频词。大家纷纷点赞厦门的爱心氛围,也为持之以恒建设“爱心厦门”建言献策。
回首2019年,有许多瞬间让人感动。
去年2月,厦门街头一堆现金散落无人捡,快递员和另一位好心市民守在旁边,直到失主回来。
去年3月,媒体报道了海沧的三岁女童小萱宝,患上厦门首例“戈谢病”需要帮助的消息后,很多市民自发捐款,为小萱宝一家送去生的希望。
去年7月19日晚高峰,一名孕妇临盆被堵在高架桥上,骑警一路护送,司机一路让行,一起和时间赛跑为孕妇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!
去年7月30日,一位18岁少年在微博上写下“告别信”,网友和市民全城寻人,终于在海沧大桥应急车道上,发现了这名男孩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,拄着拐杖劝说少年放弃轻生念头。一个多小时后,民警、消防队员和曙光救援队队员瞅准时机,合力将少年拉回安全区域。
去年11月14日,厦门一辆公交车上,小学生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,陌生乘客默默打开手机电筒,为他照明,点亮孩子回家的路……
这些只是厦门书写“爱心故事”的一小部分,对于这座城市的温暖,代表委员们深有体会。
市政协委员 廖凡:我觉得我们在义务献血,在遗体捐献,这些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。
市政协委员 明艳林:老年人上车,都有人让座,这也是厦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市人大代表 关怡:登记在册的厦门志愿者有71万,这个文化我们还是蛮有氛围。
市人大代表 林丽松:市里在大力推广农村老人幸福食堂厦门在关爱弱势群体,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这块做得特别棒。
记者 余蕊:城市发展需要精神力量,社会和谐离不开爱心润泽。在今年两会上,“爱心厦门”首次被单独提出来,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,这也表明了厦门用“道德之美、向善之魂”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的决心。
着眼“爱心厦门”建设,聚焦助残、敬老、济困、扶幼和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重点群体,不仅把民生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微小领域,让人民有更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也为厦门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
今年,厦门市将全面落实爱心厦门建设“五大行动”,常态化开展爱心结对、爱心捐献、爱心志愿服务,广泛弘扬爱心文化,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,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传递正能量、唱响主旋律,争创全国文明城市“六连冠”。
代表委员们表示,爱心厦门建设贵在“持之以恒”,要努力把“爱心”落细落实,让爱点亮厦门的文明之光,提升城市的人文温度。
市政协委员 陈莎茵:提的精准结对,可以让事情更细致、更到位,只有整个体系的建设,(爱心厦门)才能实现比较长久,比较深厚的底蕴在那。
市政协委员 郑晓玲:带动更多社会的群体,一起参与到这个领域来,除了政策出台,更多地去做一些宣传和引导。
市人大代表 杨锦强:好的典型好的故事,能多一些挖掘,多一些表彰,多一些宣传,让社会有好的模范带动作用。
市政协委员 陈镜秋:我相信会见到更多的义工,更多的朋友,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,爱心厦门将(结)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成果。